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 计划竖世界记忆遗产石碑
日期:2015-10-13  新闻来源: 人民网   浏览[974]

      原标题:迟到的共识!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程瑞芳所著《程瑞芳日记》刊印件 新华社发

 
  
《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正本》复制件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石美瑜等五位法官判决谷寿夫死刑的底稿 新华社发
  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市民呈文 南京市档案馆供图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实景的16毫米电影胶片摄影机。施向辉 摄

  当地时间10月9日晚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名单,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南京大屠杀从南京记忆、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被更多人知晓。

  昨天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联合召开座谈会,首次完整披露了七年申遗之路。对于日方的阻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回应,日方说法毫无道理,“这次申遗,我们用真实的档案回击了日本。”

    外交部

  对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表示欢迎

  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日表示,中方对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决定表示欢迎,将按照有关规定,确保这些珍贵文献得到保护和传播,充分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未来、捍卫人类尊严的积极作用。

  对于有报道称,日本外务省10日发布“新闻官谈话”质疑中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指责教科文组织未能保持中立和公平,将要求教科文组织进行制度改革,不再被“政治利用”,华春莹表示,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日方有关言行再次表明了其不愿正视历史的错误态度。

  她表示,中方敦促日方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切实纠正错误,立即停止对中方申报说三道四和对教科文组织正常工作的干扰和无理纠缠,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申遗成功

  南京大屠杀上升为世界记忆

  10日凌晨3点,法国时间9日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公布201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名单,47个入选项目,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成为我国第10个被列入其中的世界记忆遗产。另一份关于慰安妇的档案则遗憾落选。

  10月4日到6日,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会议,评审各国提交的88项关于世界记忆遗产的提名,包括2014年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

  其中,《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内容有11组,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至1956年)。

  据悉,中国组成了以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为团长的中国档案代表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和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也作为随团专家和观察员前往阿布扎比。直到昨天凌晨,朱成山才得知《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回忆整个历程,他说,“过程是长了点,但我们最终还是实现了这个愿望。”

  朱成山说,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委员会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南京大屠杀作为南京的城市记忆,中国人的一段痛苦的历史记忆,将上升为一个世界记忆,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是很重要的意义所在,对整个人类都有价值。”

  “我们用真实档案回击日本”

  去年6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档案申遗的消息,日本内阁发声,要求中国取消申请。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正式审议提名项目,日本再次发声,试图阻挠申遗进程。

  朱成山回应,从媒体上看到日方提出一些质疑和阻挠,“我们认为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完全按照教科文组织世界文献遗产的要求,非常慎重地进行讨论、选择,这些档案是真实的、唯一的,反映了南京大屠杀。”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也说,“日方的疑问是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从历史的角度、档案史料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如果一个历史事件,有加害者,有受害者,有第三方的旁观者,三方的记录都是完整的话,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那么这个史实就应该是确认的。”

  朱成山说,再次证明日本对历史是缺乏诚意的,这是历史观上的问题。不愿承认侵略和加害的历史,“南京大屠杀发生过去那么多年了,日本官方应该进行真诚道歉、谢罪,而不应该采取一种掩盖的态度。这次申遗,我们用真实的档案回击了日本。”
  对于日本有人称南京大屠杀是中日之间的“负遗产”,朱成山说,申遗目的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档案作为人类创伤性记忆的一部分,作为历史废墟的载体,“应该从正面的意义去理解,日本的心态非常狭隘,历史观是不对的。我们人类是犯了一些错误,应该向历史学习,和平生存与发展。”

 

       申遗历程

  最早提议申遗的,是一位外国女士

  申遗成功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南京市档案馆三家单位联合召开座谈会,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档案从2008年8月提议申遗,到2015年10月成功入选的七年申遗故事。

  最早提议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的,是一位外国女士。

  朱成山介绍,2008年8月,当时云锦正在申请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委员会主席卡门·帕拉迪女士到南京考察期间,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是看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的16毫米摄像机和原始素材带之后,提议南京大屠杀档案应申请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加以保护。”

  之后,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提上日程。2009年1月,朱成山与九位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递交议案,建议将南京大屠杀专题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被列入当年南京市人大十大重点议案之一。

  2009年4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以下简称“南京三馆”)决定联合申报中国记忆遗产。2010年2月,相关的5组档案通过国内专家评选,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档案筛选:不是原件,一律不报

  2012年7月,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申遗工作。当时,中国《清代大金榜》《中国民族音乐》《纳西东巴古籍》已成功入选名录。朱成山说,“南京三馆专门派人前往中央档案馆、云南丽江东巴经研究所学习取经,对照相关要求进行论证。”

  “这么多的档案,依据什么样的标准,选什么去申报?这是最大的困难。”朱成山说,南京三馆馆藏量极其丰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的卷宗和资料,南京市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南京市民呈文,纪念馆的藏品达16万多件,堪称海量。

  据介绍,除了南京的三馆外,新增了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7家档案馆联合申报,申报的内容也从原先5组扩展到了11组。这11组档案主要包括胶片、照片和文字材料。这批档案,历史线索清晰、纪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朱成山介绍,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和争论,最终决定严格按照世界记忆工程项目的要求来选择,经得起世界级专家眼光的考量,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挑剔。

  朱成山说,“当时确立的原则是,凡是不是原件的史料,一律不报。”

  2014年3月,由国家档案局牵头,决定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列入当年中国申报的两个项目。其间,南京三馆人员集中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进行封闭式办公,撰写相关提名文本。

  朱成山说,“经过长时间准备,南京大屠杀档案2014年首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之前有媒体说的第三次申遗并不准确。”

  申遗揭秘

  为何拉贝日记等档案没有一起申报?

  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的日记一经公开便引发国际轰动。魏特琳日记、威尔逊日记等也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不过,为什么它们没有出现在此次申报的11组档案中呢?因为我们没有原件。

  朱成山说,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是极其严肃和严格的,关注申报项目的真实性、世界意义,以及是否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拉贝日记》等国际人士的记录,是证明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有力证据,不过,日记原件保存在德国档案馆中,纪念馆保存的只是全套复印件。”朱成山说,如果将其作为申报档案之一,就违背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要求,可能被其他人拿来说事,影响整个进程。

  二战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申遗最晚

  作为申遗最早发起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问,78年后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人说这是迟到的共识,您怎么看?

  朱成山说,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一认可确实迟到了,一是南京大屠杀发生已经78年了;二是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三是二战史上公认有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奥斯威辛集中营、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两者早在1979年和1996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遗憾的是,与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在战后即得到保护相比,南京大屠杀相关遗迹的保存还显得不足。

        后续工作

  江东门纪念馆计划竖世界记忆遗产石碑

  申遗成功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将着手打造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题数据库,将申遗的相关档案汇集起来,供更多公众查阅和利用。而南京市档案馆正在建设“珍贵档案特藏库”,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档案将首批入库,市民可前往查阅电子化档案,日后档案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扩大。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称江东门纪念馆)昨天组织相关学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座谈。

  馆长朱成山表示,申遗成功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也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计划在雕塑广场上竖一块世界记忆遗产的石碑。

  专家剖析

  “慰安妇”申遗落选,日方阻挠是主因

  何时再申遗要重新评估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一直是这样暧昧的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坚持错误的立场,近乎无耻。这是与整个世界为敌,但我们相信,历史自有公道。”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昨天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遗过程中受到日方持续阻挠导致遗憾落选。而至于何时再向教科文组织提起申遗请求,将全面评估后再考虑对策。

  日方干扰曾遭教科文组织委员厌恶

  据悉,《“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了1931年至1949年关于“慰安妇”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该档案共分五大类29组,这些档案是从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和南京市档案馆中收集而来。

  “这次‘慰安妇’档案的申遗没有成功,主要是由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阻挠。”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前不久作为中国档案代表团随团专家和观察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会议。他认为,此次“慰安妇”申遗的遗憾落选,日方一直以来的干扰是主因。

  “日本政府的干扰一度让部分教科文组织的委员反感,包括日本的《朝日新闻》也报道称,‘有委员厌恶日本干预此事。’”

  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3日报道,日本外务省还在所谓征求民间意见的基础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咨询委员会的14名专家指出了申报资料的学术疑点。但据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有委员厌恶日本干预此事。”关于日本政府试图对委员做工作一事,其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不作评价”。

  何时再申遗要重新评估

  “这一年多来,并没有听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档案有什么质疑。而日本对两个项目都不遗余力地攻击,但这不能否认这些档案资料的真实。”

  “档案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吉林省档案馆提交的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档案,这是日军自己记录的档案;另外,中央档案馆提交的日本战犯的笔供显示,战犯回到日本后,并没有否认‘慰安妇’的存在,也承认没有被刑讯逼供。”苏智良说。

  而至于未来是否持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进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苏智良表示,会全面评估以后再考虑对策。

  《南京大屠杀档案》有11组

  1

  记载了大屠杀期间金陵女子学院难民收容所日常工作和日军犯罪记录的《程瑞芳日记》

  2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实景的16毫米电影胶片母片、胶片盒、摄影机,以及美国《生活》杂志刊登的10幅由马吉胶片翻拍的南京大屠杀照片

  3

  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学徒工罗瑾偷偷保留下来,后被吴璇保存并在战后上交,被列为京字第一号罪证的16幅日军砍杀中国军民、奸污妇女的照片

  4

  1946年10月18日,吴璇呈送上述16幅日军暴行照片时记录的手印具证,以及南京临时参议会转交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文书

  5

  1947年3月10日形成的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正本原件11件档案

  6

  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美籍教授贝德士提供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证词

  7

  1946年10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包括传票、法庭询问笔录、证人具结书和身中37刀的李秀英接受救治的照片

  8

  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南京大屠杀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调查表

  9

  1947年1月,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会同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负责人,前往中华门外普德寺调查验证,发掘死难者坟墓,检验遗骸现场照片

  10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市相关机构接收的大量市民呈文

  11

  由占领南京一目击人记述的外国人日记。

  链接

    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工程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景观遗产一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文献保护项目。

  自1993年起,每两年进行评选,各国每次提名项目不超过两个。截至2015年10月,总共有100个国家的346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共10份文献遗产。(付瑞利 金凤 徐萌 王煜)


↑TOP
上一篇: 李克强:政府说到就要做到,决不能放空炮
下一篇: 安徽4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当选人数并列全国第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