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习近平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号
日期:2016-2-22  新闻来源: 新华网   浏览[369]

 【学习进行时】随着传播技术的跨越发展与受众心理及习惯的变化,新闻工作迎来了重大变革。习近平审时度势,对媒体创新融合做出重大部署。近日,习近平密集调研3家中央新闻单位,加快创新融合的信号更加强烈。新华网“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号》,为您解读习近平关于这一问题的重要论述。

  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新华社调研。在新闻发稿中心,一位编辑介绍说,新华社客户端“现场新闻”受到欢迎,很多网民给记者点赞。总书记按动“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点赞”页面,屏幕上立即闪现“点赞+1”。采编人员对总书记说,您的鼓励就是我们的动力。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月19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忙碌的一天,也是各大媒体网站和“两微一端”格外活跃的一天。当天上午,习近平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调研,下午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总书记今天到央媒调研,报道速度真是太快了,瞬间刷屏!”一位记者的感慨折射了当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趋势、新格局:新媒体已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党的舆论工作的新阵地。这也是习近平此次调研的一大关切。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随着传播技术的跨越发展与受众心理及习惯的变化,新闻工作迎来了重大变革。习近平审时度势,对媒体创新融合做出重大部署,对党的新闻队伍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

  以强化互联网思维为重要切入

  习近平曾就宣传思想工作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习近平眼中的“大势”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仅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6亿,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开启。

  据《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收录,习近平对各级宣传工作负责同志讲话中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此次来到3家中央新闻单位,习近平对互联网催生的新闻传播新技术、新业态、新机制尤为关心和重视。他不仅听取汇报,还多次试用体验。对“互联网思维”这一创新融合工作的切入点做了细致调研。关心从“相加”到“相融”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进程。

  在新华社,习近平亲手点击手机屏幕,通过新华社客户端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点赞;拿起手持视频直播云终端,对着随行人员试拍,体验新华社记者的工作状态;通过全媒报道平台远程指挥系统同正在河南兰考县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连线。参观新华社“历史与发展”主题展览时,听说新华社建立了180多个海外分社,看到新华社已经用海事卫星、无人机等现代装备武装记者,总书记点头表示赞赏。新华社的机器人写稿系统“快笔小新”、新华丝路数据库、中国照片档案馆数据管理系统、海外社交媒体等特色产品和服务,也都引起习近平的兴趣,他对新华社着力发展新媒体业务,创新表达形式,增强新闻传播力影响力给予肯定,称赞“新华社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

  在人民日报社,习近平亲手点击键盘,通过“两微一端”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问候;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福建宁德市赤溪村,同村民“面对面”交流。

  在中央电视台,习近平同央视北美分台视频连线,了解建设运行情况,问候海外工作的人员。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在解放军报社视察时,也曾敲击键盘,发出微博,向广大官兵祝贺新年。

  习近平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不只是吸引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对于全国媒体来说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是习近平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高度认同和有力支持,是对创新融合的倾力“点赞”。

  谆谆话语,寄望殷殷:“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以先进技术为内容建设的支撑

  2月19日,实地调研3家中央新闻单位后,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他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当今世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传播,便无法有效占据舆论阵地。

  针对新的时代特点,习近平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而早在2014年8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出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

  以坚持党性原则为内容建设的根本,以先进技术为内容建设的支撑。习近平的系列论述,为党的媒体利用互联网加快创新融合指明了方向。

  以增强实力为融合之本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创新融合的顶层设计出台。

  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在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建设新型媒体集团,打造外宣旗舰媒体,说到底是要不断增强媒体自身实力。在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西方媒体掌握话语权的现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切身利益遭受侵犯、我国的正确主张遭受误解甚至黑白颠倒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我国媒体的实力与国家地位不相适应的状况亟待改变。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不断拓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守住舆论阵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通过创新融合增强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媒体责无旁贷。

  要担起重任,就需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新闻生产要素的共享融通。打造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以强大的实力为保障,掌握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再造采编流程、升级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如今正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的新闻队伍续写光辉历史,描绘时代华章,正当其时。责任在肩,我们应当牢记总书记的期许:“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加快创新融合,不断增强实力,牢牢占据国际国内舆论阵地的制高点。(记者 王子晖)


↑TOP
上一篇: 习近平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号
下一篇: 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暨亳州文化专题研究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