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故宫国宝级文物在肥展出
日期:2018-3-7  新闻来源: 中安在线   浏览[1364]

 

  乾隆唯一题词的随身物品白玉仿古蚩尤联环。

  皇帝大婚时所戴的玉扳指。

  用玉石制作的棋子。

  展览现场展出的白玉碗。

  古装剧向来受观众欢迎,可你是否知道,乾隆皇帝咏玉的诗有多少首?他随身佩戴的玉器长什么样?江南的玉器工匠们,又有着哪些故事?近期,100套国宝级文物来到安徽博物院,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从上万件国宝级珍藏中选出100套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清皇家玉器近一万九千件(套),数量之多、品质之优,为世界上任何博物馆所不及。清代玉器,特别是乾隆朝玉器,被称为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史上的高峰。

  “中国人喜欢玉,玉文化也很丰富,宫廷玉器应该是那个时代,工匠们技艺的最高水平。”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副主任卞坚介绍,100套玉器“皇家用品”,大到敬天地、安邦国的礼器,庄严肃穆的佛像、祭器;小到彰显身份、象征品性的陈设、首饰;甚至日常饮食所用的杯盘箸匙,工艺、造型、纹饰立体展现清代玉雕艺术的巧夺天工。

  乾隆唯一题词的随身物品:白玉仿古蚩尤联环

  在省博二楼的临时展厅里,为了保护文物,展示灯光打得很暗,在“玉不去身”区域,很容易错过一件乾隆皇帝最珍爱的“白玉仿古蚩尤联环”。这白玉蚩尤环可合可错,两个圆环共有十个单独的横截面,两环相合时严丝合缝。2个环结合的内部有乾隆的题词,合成手镯时,题词被盖在里面。

  据卞坚介绍,这个看似普通的白玉仿古蚩尤联环,其实是一件无法复制的国宝。乾隆皇帝咏玉的诗有800多首,但是作词的仅此一件。白玉蚩尤环横截面与两环相叠处,刻着乾隆御笔:合若天衣无缝,开仍蝉翼相连。乍看玉人琢器,不殊古德澹禅。往复难寻端尾,色形底是因缘。雾盖红尘温句,可思莫被情牵。

  在如此狭小的横截面上刻出这么多字,更可看出当时玉雕匠人巧夺天工的玉雕工艺。据说这是乾隆一位去世的皇后所赠,乾隆不管走到哪里都把它随身携带。

  皇帝大婚时的扳指、交杯酒器都在

  看古装电视剧时经常能看到古代帝王、大臣们大拇指上戴着扳指不时把玩的情景。这扳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卞坚介绍,玉扳指最早之前是骑射时,用来保护手指的一种用具,后来慢慢演变成权力、地位的象征。

  碧玉合卺杯,静静摆放着,有一种沉静之美。据卞坚介绍,卺是瓢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不过这次的合卺杯,却不是用来喝酒的,而是一种根据合卺杯的含义,通过工匠们的手,制作出来的摆件。

  布展师讲述的故宫玉器故事

  清朝最鼎盛时期,江南、两淮地区均有专门的玉器匠人给皇家“订制”。工匠们除了根据皇家的要求制作出玉器,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独创设计。“当时皇家使用的玉料都是大块好玉,需要对玉料掏空,这就造成了浪费。”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布展师介绍,于是工匠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主动向皇宫“打报告”,设计一些微型饰品或者摆件,让玉料“物尽其用”。打完报告,皇宫同意设计图案后,先用上等的木料制作成型,再上报,皇帝觉得满意,再用玉器雕刻。

  卞坚介绍,从这些文物故事里,不仅看到的是皇家的生活、历史背景、工匠的手艺,懂得了白玉无瑕、君子如玉这些成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文物,看到的“中国制造”、“大国工匠精神”。

  记者李文靖/文李福凯/摄通讯员李若明

 

↑TOP
上一篇: 履职内蒙古团 习近平面授发展良策
下一篇: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