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研究发展规划座谈会会议纪要
日期:2018-4-23  新闻来源: 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   浏览[247]

     2018年4月14至15日,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研究发展规划座谈会在亳州市亳州宾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有关领导、学术专家及会员代表计130多人出席了会议。

    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省政府原副省长宋明,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市政协主席汤涌,市委副书记方晓利,副市长侯化,市政协副主席张俊民,市政协秘书长葛生等领导出席座谈会并参加了有关活动。
    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朱新中,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阚家安等领导到会指导。
    安徽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省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耿金岭主持了会议,并代表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致辞。
    会议首先听取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接待办)原党组成员纪委书记、省亳文化研究会副监事长郭景斌作的研究会工作报告,并介绍了《省亳文化研究会研究发展规划》。他在报告中指出,为研究利用、传承发展亳州优秀历史文化,助推皖北文化旅游发展,服务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在省民政厅、省社科联和亳州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省民政厅批准,由省社科联主管的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于去年8月成立。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依照研究会《章程》,认真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是起草了《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2017一2022年研究发展规划》;二是组织召开了省亳文化研究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暨亳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座谈会;三是筹建了《亳文化研究基地》;四是确定了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落实措施;五是加强了亳文化的宣传工作,树立亳文化品牌意识;六是加强了研究会自身建设工作;七是认真落实了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关于挖掘研究和利用亳州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皖北文化旅游发展的提案》。
    亳州市政协主席汤涌代表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市委副书记方晓利、副市长侯化在座谈会上分别讲了话。
    汤涌同志在致辞中说,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亳州文化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一件大事。它表明,新时代的亳州人以文化自信来寻找亳州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代表着亳州的文化形象和品位,也是亳州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强市”列入《亳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精品景区景点,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医、药、养、游、体”深度融合,不断在弘扬亳州历史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健康养生城市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他指出,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亳州市政协将一如既往支持研究会工作,及时沟通交流,加强协调联动,搞好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省亳文化研究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宣传亳州、推介亳州。
    方晓利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亳文化品格厚重、开放包容、禀性创新,对华夏文明影响至深,在诸多地域文化中独树一帜、地位尊崇。近年来我市围绕亳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注重亳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保护以及结合转化,有力地推动了亳文化的繁荣发展。我市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充分借助省亳文化研究会的人才、智力和人脉平台优势,挖掘亳文化内涵,唱响亳文化品牌,推动我市由历史文化名城向文化旅游强市发展,把亳文化转化为推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的动力。
    侯化副市长在讲话中介绍了亳州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和“文化旅游年”活动开展情况。
    王鹤龄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对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强调,在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发展的时期,开展亳文化研究工作可谓生逢其时。研究会一定要深入实地,扎实开展亳文化研究工作,开发利用好亳州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以亳州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为背景,团结和组织亳文化研究专家和亳文化爱好者,对亳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为皖北文化旅游发展和建设安徽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他对亳文化研究工作寄予了厚望。
    会议观看了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宣传片、亳文化(合肥)研究基地介绍。
    会议为古井集团文化管理中心编辑出版的《全民读“亳”》举行了首发仪式。《全民读“亳”》以图文并貌的形式系统总结了古井集团“读亳有奖”活动,对推广亳文化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举行了安徽省亳文化研究基地授牌仪式,为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古井集团、安徽中佳铁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研究基地授牌。
    与会代表对《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研究发展规划》进行了座谈论证。会上,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亳州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立驰,《江淮时报》副总编辑常河等学术专家对《规划》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出席会议的领导、学术专家和会议代表对研究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此次会议为研究会工作的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对促进亳文化文化研究和发展,以亳州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将产积极的影响。
    会议对研究会下步工作作了安排。会议指出,开展亳文化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课题。亳文化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有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谋划,进一步规范。今后五年,我们将努力构建亳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体系,基本形成亳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利用工作体系,培养亳文化研究一流人才,建立亳文化研究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在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将突出亳文化研究特色,使具有亳州特色、亳州风格、亳州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积极开展与国内国际学术主流同步的学术研究,把亳文化概念及成果向国际国内学术主流传播,在社会各界和大众中广泛宣传,形成亳文化区域文化概念,树立亳文化品牌意识,提升亳文化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亳文化的研究利用、传承弘扬是一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业。亳文化研究工作史命光荣,任重道远。会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依照研究会《章程》确定的任务,按照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的要求,在亳州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服务于亳州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于安徽文化强省建设,认真实施《省亳文化研究会研究发展规划》,务实工作,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研究工作任务。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来到亳州北关文化老街、亳州学院亳文化馆、林拥城景区等地,参观考察亳州市的历史人文、文化旅游,实地感受浓厚的亳文化。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及部分常务理事参加了座谈会。本会学术委员会、监事会领导和市厅级老领导: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行管局原局长陈树良、省纪委、省监察厅原巡视员李磊、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孙献忠、安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安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耿金岭、省委政法委副巡视员张剑锋、省政府办公厅原副巡视员、省文史馆原副馆长余家林、省外办原副主任陈华洲、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原副主任孙玉娥、省委《江淮》杂志原总编辑王玉川、省行管局(省接待办)原党组成员纪委书记郭景斌、原电子工程学院科技部部长刘景安、省新媒体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李先锋、省政府文史馆副馆长张旭华、亳州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张立驰、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吴国强、中国国兴书画院执行院长徐磊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
                                  2018年4月16日

↑TOP
上一篇: 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研究发展规划座谈会在亳州召开
下一篇: 诗酒趁芳华|古井贡酒年份原浆香溢第16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