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行路难!行路难!中国白酒如何抢占C位破题国际?
日期:2018-7-30  新闻来源: 古井集团   浏览[1908]

    在世界六大蒸馏酒中,英国威士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30.25%;法国白兰地位列第二,约在11.5%-13%之间;伏特加排名第三,约为4%,而中国白酒的MS值(MS值=销售数量/客单量)只有0.76%,还不到1%。

“一带一路”倡议下,尽管诸多酒企已经纷纷展开酒类国际化的探索,但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白酒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上,外加中国白酒行业产能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饱和问题突出,中国白酒“走出去”势在必行。

那么,中国白酒如何才能抢占C位破题国际化呢?

步骤1:做中国酒文化的继承者

中国白酒源于东方农耕文明,酿酒起源于超过一万年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已有数千年的技艺和文化传承,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是世界公认的发酵和蒸馏技术的鼻祖,中国白酒的酿造技艺仍属于我国独有的知识产权,是可以肩负中国民族产业的最重要符号,中国白酒工艺传承、酿酒技术、饮酒器具独具中国特色。

步骤2:练好品牌的“内功心法”

欧美、日本跨国公司不同,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更多开放兼容、坚韧不拔和工匠精神。中国品牌“工匠”有着敬业、坚定、踏实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消费需求与白酒行业发展促使亟需来一场中国白酒的品质革命中国白酒的健康属性已被现代科学证明,白酒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物质达100多种,中国白酒破题国际化重在品质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因此,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竞争力,练好品牌的“内功心法”以现代科技与传统酿造工艺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打造白酒科研新高地“工匠精神”进行传承与创新。

步骤3:做大国品牌“走出去”的探索者

中国有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白酒能够作为国际交流的纽带。随着中国制造影响世界,中国需要有几枚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白酒品牌,也需要白酒领袖扮演好国际化探索者的角色。

据了解,作为中国白酒国际化先行者之一,近年来,古井集团逐步确立了“打造国际化新古井”战略目标,频繁亮相国际活动。自2014年以来,“中国酒文化全球巡礼”的脚步已经先后走进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新加坡等国;2010年至2017年连续携手上海世博会、韩国丽水、米兰世博会、阿斯塔纳世博会;2018年第五次亮相上合盛会,成为上合组织工商论坛合作伙伴。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在大国崛起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白酒距离真正的白酒国际化任重道远。这需要白酒企业“抱团出海”世界各国嘉宾牵手,与全球经济发展对话,用中国文化、中国味道、中国品质、中国智慧共同推动中国白酒与世界优秀酒类品牌交流,让世界举杯中国白酒


↑TOP
上一篇: 十组数据透视中国经济发展态势
下一篇: 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