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央媒集中报道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
日期:2018-8-14  新闻来源: 合肥网   浏览[438]

 

 

  最近几天,安徽、皖江这几个词火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11家中央媒体以及沿江11省市媒体的“长枪短炮”都瞄准了过来,安庆、铜陵、马鞍山、芜湖、池州等几个沿江城市频频露脸,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大江奔流”到安徽了!

  8月7日,顺江而下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抵达安徽,100多位媒体记者用两天时间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最美皖江经济带,反映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要求的生动实践。一篇篇精彩的报道相继刊发播出。

  比如《人民日报》8月10日头版《环保定下高标准 产品迈向中高端 长江边上探“有色”》,报道了铜陵有色在资源短板和环境压力面前,通过工艺升级、科技创新、环保减负等一系列手段,产品走上了中高端的路子;当日5版《让长江容得下“江豚之重”》的报道,提出“有心保护、有序保护、有效保护,今日长江才能容得下江豚之重”。8月12日《人民日报》2版以“水清岸绿过池州”为题,报道了该市百荷公园、红河、秋浦河通过清淤、植绿、注入清净水体等治理手段,恢复了清水绿岸,增进民生福祉。8月13日5版《打破产业升级的“纠结”》通过对安徽芜湖中车庞巴迪公司这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成长,提出“唯有既着眼长远谋划,又脚踏实地推进,才能真正打破产业升级的“纠结”,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8月7日《安徽马鞍山:山水诗都 人文长江》报道了马鞍山正以绿色为本底,全力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长江边黄梅调——戏内戏外品长江》则以文化的视角,用黄梅戏唱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安徽堵疏结合整治长江非法码头》则报道了安庆市深入推进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从长远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水路通道问题。8月8日,新华社又相继播发了《一场16年的水源环保博弈 芜湖油品码头搬迁记》《探访中国声谷:AI带你“话说”长江》《安徽马鞍山:生态腹地 追逐大江》三篇稿件。

  《光明日报》8月8日3版以“一湖九河清水流”为题,报道了安庆市实施水系综合治理“一湖九河”项目工程带来的巨大改变。8月9日《水清岸绿产业优》稿,报道了芜湖市着力打造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污染治理和岸线复绿,恢复长江原貌,实现了水清岸绿产业优。

  《经济日报》8月9日通过《安徽铜陵市加快绿色转型——水清岸绿产业优》《守护“八百里皖江”碧水东流——安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纪实》《昔日“临江不见江” 今朝“拥江又亲江”》《着力构建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等稿件,报道了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皖江地区生态体系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8月8日、9日相继播发了“长江日记”《根治非法采砂任重道远》《生态经济护航人》稿件,报道了我省池州打击非法采砂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安庆通过林长制,进行网格化管理,把护林管绿的责任压实到人,让生态经济有了护航人。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8月8日播发《安徽:八百里皖江奔涌创新潮》,报道了我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中承东启西、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立足沿江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当日,央视网又以“安徽:覆盖山河林田 全方位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为题,报道我省在新安江流域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后,正在空气、森林、湿地、耕地等多个领域全面推广、复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8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安徽:以“林长制”换来林长治》稿件,报道我省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并重,率先在全国实施“林长制”,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难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等央媒8月8日、9日播发《安徽铜陵:保护长江中的“微笑精灵”》《围观长江的微笑——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江豚》《打击长江沿线固废倾倒需要多省市共同努力》等稿件;中新社8月9日、10日播发《安庆:由“化工围江”到绿色发展》《让长江容得下“江豚之重”》稿件,聚焦我省改善长江沿线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青年报》8月7日3版刊发《“捕鱼人”变身“护豚人” 一年巡护4万余公里 13名长江渔民的成功转身》,报道了安庆13位渔民通过变身“护豚人”的职业转型,用行动警醒着非法捕捞者。让江豚不再重演白鳍豚的悲剧,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长江生态保护中来。8月9日,该报3版《安徽池州十处黑臭水体是怎么变清的》稿,报道了池州市通过清淤、植绿、生态补水等治理手段将清溪河、红河等十处黑臭水体变成市民漫步的景点。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高汉印/整理


↑TOP
上一篇: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2018黄龙音乐季盛大启幕 张家界武陵源诞生世界首场“峰林天籁”
下一篇: 让历史告诉未来——来自沈阳、北京、上海、南京四地纪念馆关于“八·一五”的沉思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