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风采录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地理区位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贤能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风采录 - 乡贤能人 

孙应政: 致富不忘党恩 兴业反哺家乡
日期:2019-3-26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1945]

    2018年12月,利辛县胡集镇谭庄村村民奔走相告:“乡亲们,分红了!”不一会,就有30多户贫困户开开心心的来到安徽武子古酿有限公司办公室,今天这里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孙应政经理早已等候在这里,为33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3500元的分红。据了解,该公司2016年吸纳33户贫困户带土地入股种植了687亩白芍,当时流转价格每亩高于本地正常流转价格300元,另外凡是参与田间管理的每亩再加100元管理费,除土地收益外,每户年分红不低于3500元,现在白芍苗及白芍籽大量销往内蒙喀什市,每天可吸纳十几人务工,人均每天可收入200元左右,今年底33户贫困户可全部实现脱贫。


   孙应政是利辛县胡集镇人,其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1987年下海经商,在四川创业并小有成就。于2014年回乡创办了安徽武子古酿有限公司,并投身到产业扶贫工作中去。
   孙应政回到家乡,自2014年至2018年四年间,一直把致富不忘党恩和扶贫济困当作他的最大心愿。不仅要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而且要把这种感恩之心放大,去帮助需要帮助的更多的人,特别是贫困的家庭。

   帮扶学生 创立五年“寒门圆梦”计划
   致富不忘党恩,饮水更要思源。2014年,孙应政回到家乡兴办武子古酿酒业后。2016年起,每年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直到大学毕业。
   按照五年“寒门圆梦”计划的设想,孙应政计划帮扶至2020年。记者计算了下,这些年,他帮扶大学生所投入的费用,有近200万元。目前,他已经帮扶贫困大学生60名,帮扶贫困中小学生30名,让他们不因贫困辍学。
   2015年以来,孙应政的公司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就近就业2100多人次,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100多人,贫困户平均每人每天收人不低于80元,实现了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2016年初,公司认真排查出100多户贫困户、边缘贫困户到他的企业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收入来源,不再衣食有忧;兑现了他当初“扶贫济困无边际,全心全意为农民”的承诺。

   回乡创业 踏上扶贫济困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孙应政是阜阳市文化局的一名干部,为了响应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孙应政依然放弃“铁饭碗”,于1987年下海经商,赴四川拜中国酒界泰斗赖高淮为师,学习古法酿造,获传统酿酒之法,一直在四川从事白酒生产。
   在别人眼中,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但是生活无忧的孙应政心中一直有个家乡情结,也是他上学期间就有的梦想,那就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2014年1月中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以县为单位分类实施,2014年5月利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四川泸州找孙应政谈心,鼓励孙应政先富带后富,回乡投入到精准扶贫中去。
   孙应政明知家乡酿酒缺资源、缺人才、物流不发达等不利因素,他却毅然听从党的召唤,怀揣学生时代的梦想回到了家乡,兴建了安徽武子古酿酒业有限公司,从此踏上扶贫济困之路。

 

 故事流传 兴业反哺家乡
   在利辛县胡集镇,流传着这样一个先富带后富兴业反哺家乡的故事:农民企业家孙应政,在外打拼致富后不忘乡亲,回乡兴建酒厂,带领村民共奔富裕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全力脱贫攻坚之际,孙应政利用兴建酒厂吸纳就业,通过种植有机高粱,流转贫困户1920亩土地,献爱心捐资助学等方式,帮助村民脱贫、引领百姓致富,成为利辛县胡集镇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
   在酒厂车间里见到一名正在把装运米糠的员工,她叫张丽,今年51岁,是个贫困低保户,听她说她的两任丈夫先后不幸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位脑瘫的小叔子、83岁高龄的婆婆及四万元债务,可谓家徒四壁,家里年初装的电表,到年底仅仅用了两度电,连抄表工都心酸。我问她:“这活能吃得消吗?”她笑着说:“当然可以!孙老板心肠好,很照顾俺,每天俺八点上班,下午两点下班,中午厂里有免费午餐,俺完全可以照顾好家里老人和孩子;如果不是这份工作,日子都不知道咋过。”
   “听说她生活艰难,我就让她来到酒厂就业,每月工资2600元,但她曾多次找到我,说发给她的工资太多了,只愿每月拿1500元工资,理由是她不能为厂里做大的贡献。”孙应政便告诉她,这是你应该得的,老百姓的勤劳善良在你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自2014年返乡以来,孙应政热心公益事业,投入脱贫攻坚,为改善家乡面貌献计献策,先后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改善集镇公共基础设施、美化人文环境。


↑TOP
上一篇: 孙应政: 致富不忘党恩 兴业反哺家乡
下一篇: 李亮:十年公益之路 不负青春不负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杨华妹 闯字当头 巾帼风范
·李亮:十年公益之路 不负青春不
·孙应政: 致富不忘党恩 兴业反
·康茂强:心怀善念传爱心 投身
·怀凯:打造健康餐饮 传承药膳
·程如峰:他让包公墓“重见天日”
·太和剪纸妙手匠心浑天成
·许长荣:接过“最美母亲”的接力
·吕从才:返乡创业争做三个“第一
·金玉琴:乐为村民贴心人 甘当致
·胡承霖:忠实的麦田守望者
·常王氏:清静无为享天年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