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新闻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新观察
日期:2020-6-10  新闻来源: 本站   浏览[348]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韩宇、王建

  在6月2日下午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扩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范围、社区防控常态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传染病疫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各地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严防反弹工作做到“丝丝入扣”

  5月底,一场“疫情防控院感应急演练观摩会”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多功能厅举行。演练采用PPT及情景视频等方式,涵盖急诊入院、辅助检查、手术转运等6个方面,展示和梳理了院感防控的关键流程和重点环节。

  这场演练通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规范引领,帮助各单位做好院感防控预案和实战工作,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市院感防控整改工作的落实。

市民在哈尔滨音乐公园休息(5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懈怠。今年4月,哈尔滨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院感事件,黑龙江省对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大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措施、明确时限和责任人,逐项推进落实。5月16日,黑龙江省本土确诊病例和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清零”。

市民在哈尔滨湘江公园跑步(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为加大城市人口排查力度,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在多个城市展开。“5月16日,我们一家3口在社区参加了集中核酸检测采样,结果都是阴性,这些天邻居们都在晒自己的检测结果,这下出门更放心了。”家住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道东湖社区的市民祝科说。

  5月14日起,武汉市开展了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全市投入工作人员28万多人次,医务人员近6万人次参与采样、服务。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

  从4月25日至6月7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展重点人群和扩大排查工作,共筛查784272人次,基本上做到了牡丹江市城区人口全覆盖。在河北省,全省118个县(市、区)建成核酸实验室120个,基本实现县级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核酸检测“三位一体”全覆盖。河北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李建法说,全省日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为常态化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形势不断好转,但防控却不能松懈。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华锦社区,进出小区测温、扫码已是常态,每周三次公共区域消杀一直坚持。6月3日起,吉林省舒兰市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并对社区防控进行精准调整。没有确诊(含疑似)病例且没有居家隔离人员的小区,在测温、扫码的基础上,人员、车辆可正常出入,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有序恢复。

  复工复产复学防控“不打折扣”

  春去夏来,各地复工复产复学稳步推进,严防严控疫情是不打折扣的前提。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赖氨酸项目生产车间里,生产一刻不停。除日常消毒、测温外,这家公司要求工作人员出入厂区必扫“龙江健康码”,登记健康信息,以严格的措施全面保障防疫、生产两不误。

  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志富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公司1200多名员工全部到岗,实行“三班倒”工作制,24小时满负荷生产。

  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家科技企业大楼进出口处,员工保持1.5米间距排队进门。扫码登记,人工测温,查看健康码,经过鞋底消毒专区的同时,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红外无感测温机复测体温,经过一系列流程“考验”,员工才能顺利上岗。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刘国俊说,公司复工后实行AB角工作制,线上线下协同办公,确保每天一半员工在办公室办公,一半员工在家线上办公,把防疫责任落实到每一块区域每一个人,避免出现防疫漏洞。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安保人员在教学楼入口测温设备旁值守(5月25日摄)。当日,黑龙江省高中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复课,有序展开在校学习生活。 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毕业年级的学生在教室上课(5月28日摄)。当日,黑龙江省初中毕业年级返校复课,有序恢复在校学习生活。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一些大中小学生陆续返校,各地精准防控、压实责任,严防疫情反弹。6月1日,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辅导员陈丽负责管理的115名大三学生返校。陈丽说,学校为每位返校学生发放10个口罩、1支体温计,每天上报三次体温,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立即就医。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每天清晨,学生们佩戴好口罩并经过测温后才能进入学校。每个教室门口都摆放着消毒洗手液和体温计,教室里课桌之间的距离达到1米。

  态度不松懈、措施不打折。5月31日,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近30万名一二三年级小学生返校,宁夏中小学全部复课。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北塔校区副校长镐爱新说,复学前已进行了3次疫情应急演练,并提前录制了复学指导视频,发给每一位学生观看。

  公共卫生防控“查缺补漏”

  走进吉林省长春市一家东北菜馆,桌上摆放着公勺公筷,顾客在餐厅用餐时,每个餐位之间保持不少于1米的距离。在另一家餐厅,顾客就餐时可直接选择分餐服务,即便是大锅炖菜,也可分装在小盘子里。

  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创造着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全国各地陆续发布推广分餐制倡议后,各地餐饮业也兴起了“餐桌革命”。如今,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等,正在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这场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做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十分重要。”6月3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北家园小区,75岁的党员志愿者田家友对记者说,自己每天一大早就开始打扫小区公共场所卫生,周围小区居民们也都开始重视维护公共卫生环境。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江滨公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点,社区居民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6月7日摄)。新华社发(张春祥摄)

  重点领域精细防控,精准补强应急防控短板。

  近日,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北春城的李茜在网上挂号,随后接到医院推送的就诊时间。为了降低医院聚集风险,哈尔滨市全面推行分时预约挂号、规范预检、加强病区管理等举措,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需对所有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贵州省加强医疗、疾控、社区等人员专业防控救治知识常态化培训和操作流程演练,提高处置救治能力。同时还谋划推进疾病防控、医疗救治、支撑保障等五个体系的重大项目建设,补上应急防控短板。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宁夏建立了突发传染病网络直报三级审核制度等一系列监测预警制度,覆盖580家传染病网络报告机构和1280余位疫情报告人员,每天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的审核、统计和上报。

  宁夏人民医院今年计划面向全国招聘9名医生,主要是感染科、呼吸科等岗位。“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加强队伍建设,就是为日后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储备人才,防患于未然。”该院副院长魏述军说。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各地着眼疫情防控常态化新特点,正在不断查缺补漏,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参与记者:侯文坤、闫睿、孟含琪、赵丹丹、马丽娟、汪军、闫起磊)


↑TOP
上一篇: 第一报道 | 破解全球性问题 习近平指出要用这把“金钥匙”
下一篇: 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国务院部署2万亿元惠企利民资金直达市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总书记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
·2022服贸会闭幕 为世界经济
·热烈祝贺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
·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