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研究会 乡土新视线 乡土风采录 乡土垄上行 乡土文明史 乡土大世界 乡土文化苑 会员之窗 乡情杂志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名村名镇  乡贤能人
乡土企业  美丽乡村
乡土产业  乡土物产
乡村旅游  乡村美食
乡土史话  人物春秋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文化中国  美丽中国
海外乡情  异域风尚
乡土文苑  民间艺人
乡土书画  乡土影像
会员名录  入会须知
会员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乡土安徽网!今天是:
乡土新视线  
新闻资讯
会员动态
政策法规
乡土研究
文化中国 >>更多
2014/1/8
2014/1/8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2013/9/26
乡土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土新视线 - 乡土研究 

乡情论坛 谈家庭农场发展之路
日期:2013-9-29  新闻来源: 《乡情》杂志 文| 葛如江 张紫赟   浏览[1233]

   记者最近在安徽部分农村地区采访了解到,当地为适应规模经营的现实需求,已开始实施家庭农场试点工作,并尝试创新多元化经营主体,取得了初步成效。
   不过,目前这一探索尚缺乏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基层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时总结各地经验,从政策层面尽快完成对家庭农场的认定,为家庭农场指明发展方向,同时解除发展家庭农场的后顾之忧,破解融资难等问题。

  

探路农场发展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今年年初刚从龙头企业那新引进了1.5 万只蛋鸡,每只鸡苗比市场价便宜2 毛,共省去3000 元。”在宿州市最大的养鸡场内,家庭农场主冉现鹏正在检查饲养情况,在这里喂食、饮水、集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自2003 年回乡创业以来,冉现鹏的蛋鸡养殖规模逐渐达到7 万多只,固定资产价值1000 万元。
      在占地35 亩的家庭农场内,7 名员工正忙着将成箱的鸡蛋装车,最近这里每天都要运出110 箱鸡蛋,共3300 斤。“正在等候市里下发的5 万元补助,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冉现鹏说。

      冉现鹏口中的5 万元补助,是宿州市对于现代农业联合体内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的奖补。去年底,宿州市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出台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建设,并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联合体。
     宿州市现代农业办公室副主任徐志连介绍说,现代农业联合体是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按照市场规则联合在一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低价提供农资、高价回收农产品;家庭农场按标准生产,定向提供;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不同经营主体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无独有偶,安徽省天长市针对大户技术不熟、管理不足的发展难题,自2012 年3 月起,积极引导大户转变为家庭农场主,以正规企业的职业化身份面向市场。登记家庭农场的条件是流转面积在300 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 年以上、经营者有技术懂管理讲诚信。在此基础上,50 余名家庭农场主自发组建了天长市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抱团走向市场。
    “一起统购统销,就能低价采购农资,今年稻种采购时,我们每斤种子能比市场便宜5 元钱左右。”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理事长姜金富感慨地说,不仅低价采购,而且在产品销售上也有了议价权,大家在经营主体创新的探索中尝到了甜头。
摸着石头前行 发展难题未得缓解
      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天长市50 岁的家庭农场主毛世荣,从2009 年至今已经流转土地1500 多亩。他曾到国外专门学习农场经营,去年6 月便早早登记成为一名家庭农场主,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在他看来,家庭农场更利于土地的长期经营,“‘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家庭农场发展,以后我们更有信心放开手脚干了”。
     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基层在推进家庭农场试点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仍然面临政策不清晰、后续支持不完善、资金缺乏等阻碍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难题。
    “家庭农场究竟该是什么样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张丕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类似的困惑声音并不鲜见,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家庭农场主更像是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除了经营的土地面积大点,看起来并没有其他区别,“感觉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概念不清晰、未来发展不明确,加上农业生产效益差,一些地方政府很难“进入状态”。宿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权指出,目前许多地方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还是言词多于行动。而对于家庭农场主而言,一些实际的问题也并未得到缓解。

      今年35 岁的王民主是宿州市埇桥区桃东村农民,曾在外做货物运输生意,2011 年与亲戚合伙凑了100 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下500余亩土地,一家十几口人参与劳作,是2012 年底宿州市首批认定的105 名家庭农场主之一。

    为了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王民主挤出20 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整理出的一条土路,不到一年便被大型机械压坏了。自己整理的泥土沟渠也是越来越窄,去年便因无法抵挡涝灾损失不少。
    然而,规模化发展对电、路、水利等有必然要求,必须再投资建设。目前,融资难成了王民主的心头大患,自己多年积蓄已全部投入,贷款贷不到,他只能寻求社会融资,“现在每天睁眼就想到1.5 分到2 分的利息,真不是滋味”。
    缺乏金融支持是普遍问题。“现在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改善我们的贷款状况。土地流转前期投入都很大,尤其在集中采购生产资料时,资金经常周转不过来,目前只能依靠大地联合社内农场主之间的互助,借个几万块钱,但远远不够。”毛世荣期盼国家能给予家庭农场主一定的贷款支持。

政策明晰是关键 基层期盼大力支持

    基层农业干部和种养大户们普遍认为,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是个好政策,代表了未来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但如果没有及时明晰相关政策,提供后续服务支
持,工作的推广及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为此,基层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总结已有试点工作经验,出台具体政策及推广方案,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防止家庭农场沦入“没有政策没有钱”的境地。
    宿州市正在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在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同时,要求市县两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每年分别安排不低于5000 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但这对于全市的家庭农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张明权建议由国家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专门的农业担保公司,用小钱撬动大钱,切实帮助投入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主们。
    目前,多数地方经营主体之间主要还是买卖关系,是松散的“结合”而非深度的“融合”,真正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徐志连认为,各地在快速推进家庭农场建设、创新经营主体的同时,应探索经营主体联合机制,通过搭建平台等方式,将不同主体进行利益捆绑,实现效益最大化,风险共担,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种养大户们认为,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迫切需要,只有尽快完善涉农保险,才能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基础性保障。因此建议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希望能进行农业保险补贴试点,有条件的地方由财政全额出资购买农业保险。


↑TOP
上一篇: 乡情资讯 安徽惠农政策
下一篇: 专题策划 亳州: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回家:中国人的春节咏叹曲(二)
·安徽省社科院史学专家撰文阐述淮
·立法保护“活态文化” 传承非遗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如何留住乡愁
·农民文化乐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
·走出徽州看“徽学”
·过一个绿色清明节
·保护徽州古建筑重在保住“五制”
·“农根文化”真得味
·“草根宣讲”入人心
·安徽新农村
最新信息 >>更多
2021/12/30
2023/03/07
2023/01/1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8/31
2022/08/09
2022/07/01
民间艺人 >>更多
“亳州剪纸”  王炳华
“柴门大鼓”马云城
“东至花灯”李雨后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部中国文化部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委安徽社科联安徽省管局
安徽餐饮网中国接待之友安徽省文联安徽新农村中国亳州网中国亳州之友网旅游政务网中国烹饪协会稻香楼

版权所有: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
地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安徽科技大厦4楼 电话:0551-62623919 62670776
皖ICP备13015202号 邮箱:xiangtuwang@163.com 技术支持:数字114